计算人文学:跨学科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与伦理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8-05-23

5月19日至20日,由深圳市计算智能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与伦理:跨学科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国际会议厅召开。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18位重要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其中9位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9位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的诸多领域,先后发表了关于计算机、文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健康医疗、伦理、科幻、金融、生物、机器人等话题角度的16场报告。会议上还邀请了南科大校长陈十一院士、科研部部长赵予生教授、计算机系主任姚新教授,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教授担任研讨会主持人。

 微信图片_20180523142316123.jpg

校长陈十一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提到:“我个人感觉,人类不会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讨论伦理问题,讨论技术的限制,就使得我们在任何一个种群,包括计算机的种群,想控制世界,控制人类,我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最后走到一个不动点:人类非常好地运用技术,而技术永远为人类所用”。

微信图片_20180523142308123.jpg

陈十一院士

19日上午,在与会嘉宾进行自我介绍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姚新教授致会议开幕辞。他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技术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被动的工具理性,一跃成为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的新兴技术,它的“仿人类性”特征,使得它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跨越人文价值种种界面的挑战。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界所未曾预料过的局面。

微信图片_20180523142248123.jpg

姚新教授

我校人文科学中心主任陈跃红教授则指出,眼下我们扫描所有人工智能的发展报告,无一例外的都要花费相当的篇幅来讨论人工智能的人文社会问题,比如法律、隐私、伦理、意义等,甚至有的报告直接说人工智能天然的就是游走于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普遍的人文视角,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的方法学选择和研究介入角度。由此可见,将人工智能和人文科学加以整合,是学科交叉整合的重要对象目标,也是一种现实的新学科研究需求。

微信图片_20180523142238123.jpg

陈跃红教授

与会嘉宾的报告和讨论中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各个结构性层面,都可以发现众多问题,这需要技术专家与人文学者一起来探讨和解决。人工智能与人文学这一次历史性的互动和嵌合,对于双方的发展都是一种历史机遇。

未命名_meitu_0.jpg

嘉宾作报告(左上:王飞跃教授,右上:李蓝教授,左下:汤庸教授,右下:唐克扬教授)

未命名_meitu_02.jpg 

嘉宾作报告(左上:吴岩教授,右上:史玉回教授,左下:马中红教授,右下:张文生教授)

未命名_meitu_03.jpg 

嘉宾作报告(左上:徐新建教授,右上:郝祁副教授,左下:夏树涛教授,右下:向巨助理教授)

未命名_meitu_04.jpg

嘉宾作报告(左上:吕宝粮教授,右上: 马向阳研究员,左下:刘宏教授,右下:刘锋)

与此同时,与会专家也认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合理利用才是关键问题。目前紧要的不是对刚起步的人工智能应用做出终极伦理判断,更需要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所谓发展过程中的“过程伦理”问题,关注如何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推定法律和伦理的规训,推动人文价值和意义的关怀引导,从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523142230123.jpg

会议最后,陈跃红教授宣布:南科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计算人文学研究中心已经开始工作;明年还将集中话题、集中问题再举行一次讨论,希望大家参加。

在为期两天的学科与思想的碰撞中,专家们热情讨论,出席会议的各专业领域学者都反映说,此次跨学科对话,有许多意外的收获,这是单一学科的内部研讨难以做到的。建议今后多展开这种形式的探讨和课题研究。会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仅会议期间就得到了六家纸媒和网媒的报道。

微信图片_20180523142323123.jpg 



供稿:人文中心、计算机系